2)第164章 打着工学院的主意_回到过去当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航校的看法如何?”

  蔡元培脱下眼镜,拿起手帕慢慢擦起来:“北大不是我蔡元培的一言堂,即便身为校长也是如此,即便我能同意,还得经过教授评议会的表决。”

  “蔡公尝尝他们家的茶,虽不是什么大牌子,但喝起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说是唇齿留香也不为过。”程诺给其倒了一杯茶过去,微笑道:“理论上虽然北大如您说的那样,但论影响力,北大无人能与您比拟。”

  蔡元培正在擦拭眼镜的手突然一滞,不知想到什么之后,又恢复其动作,只不过速度要慢上许多:“你的意思是,非缠着我不可了?”

  程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站起身来到雅间临街窗户一侧,缓缓道:“据我所知北大数学们应当时校长胡任源要求,加强理工科实验课程,新增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

  这就意味着学习数学者学习该科目有助于其与物理、工程等领域学者进行学术合作,甚至还增加了星学也就是天文学,在我看来已经为航校学生学习,提前打好了基础。

  已经来到门口的我们,为什么不肯再往前一步,去推开这扇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门?”

  蔡元培一时语塞,同时将眼镜和手帕放在一边,认真思考起这件事的可能性。

  程诺也不着急,把窗户打开,迎着凉风静静地等待对方的答复,思绪也随着天空中的云彩,越飘越远。

  与其说是与北大合作,其实倒不如说是跟北大的工学院合作。

  由于程诺的原因,这个本该因为经费问题被蔡元培取缔的学员存活到现在,但情况并不太乐观,由于起花销大、投资长、见效慢、学习累,仍有生存危机。

  作为改变历史的“始作俑者”,程诺当然有责任承担这一切。

  而他的目标,就是在这个糟糕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一步步努力,将对方工学院向着后世麻省理工学院靠拢,甚至将来吃掉整个学院。

  在美素军备竞赛中,当时处于电子学前沿的成为美国尖端军事技术的研究中心,从事雷达、导弹制导及导航系统等的研究机构先后成立,许多以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企业利用此良机,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大批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衍生出来,仅仅在60年代,MIT的4个研究机构和3个工程系创建175了家新企业。

  直到后面的70年代,转型小型计算机领域并引领起发展的MIT,直接带动波士顿128号公路乃至至马萨诸塞州走出衰退的泥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马萨诸塞奇迹”。

  而正是这种优秀的产学研结合,帮助美国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当年苏/联的科学技术本可以与美国相抗衡,但是关键性的弱点是军民相脱离,优秀的军事技术并不能转化为民用技术,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