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二章 劳工_亮剑之最强杀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位的现代战争,战争取胜与否,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一决雌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经济后盾及人力资源。

  诚如伦敦《泰晤士报》所评:“现代战争是一种现代工业”,华工是这种新战争的“一支新部队,他们的武器是铁镐、撬棒、铲锹及推车”。

  华工年龄在20~40岁之间,个个身强力壮,吃苦耐劳。他们一天工作十小时,一周七天,极少休息。华工的到来至少可以帮助相同数目的英法青年走上前线,直接参战。从这一角度分析,15万华工等于15万部队,尽管他们不能享受工兵的待遇。

  华工出色的工作赢得英法双方高度赞扬。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法国一位具体负责华工营的军官在向其上司汇报时写道,华工“温和、聪慧,是优秀的工人”。在英国管辖下的华工,尽管面临各种管理问题及不公平待遇,也表现优异。英国人威克夫德当时所写的华工报告就是华工出色工作的最好见证。

  他这样写道,每一位华工都是“顶呱呱的多面手,能忍不能忍之苦,工作风雨无阻,冷热不惧”,“他们善于学习,对英国远征军的各种工作需求,都能应付自如”。英国国防部对华工的出色工作也深为赞赏,称他们是所有工人中“最好的”。

  由于大多数华工的工作地点靠近前线,不少人因此血洒战场,甚至为协约国捐躯。迄今为止,历史学家尚不能确定究竟有多少华工为协约国事业献身,本文在这里只能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华工死亡的数字包括在赴法途中死于德国潜艇攻击,战争期间死于战场,战后为打扫清理战场,死于地雷、引爆炸弹等。

  关于赴欧途中死于德国潜艇攻击的华工,有案可查的是700多人。

  至于多少人死于战争期间或战后清理战场中,需要加以论证。间接求证的办法是调查在法国的华工墓地。法国有多处一战华工墓地。

  在一个名叫“诺艾尔”靠近索姆湾的华工墓地,800余华工埋骨于此。在另一个离巴黎不远的巴伦墓地,有1000余华工的英灵永存于斯。在巴纳克村庄墓地,201位华工埋葬在这里。把死于途中及葬身于法国的华工数字相加,我们可以得出近3000名华工死亡的数字。

  1919年12月10日英国国会记录记载约2000名英国管理的华工在一战期间死亡,如果属实的话,可以确信实际死亡的数字更大一些,因为这2000人仅包括英国华工,法国华工并不包括在内。....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