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一章:一封家书_大良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来的了。

  “这个不用担心,三大营中派人一队人马过去看守,如若有人偷盗罪加一等,严惩一两次自然能杀住此风。”

  张辅龄赶紧叩谢,“还是陛下想的周全,臣是万万想不到的。”

  老皇帝上下扫了张辅龄好几眼,原本觉得张辅龄是个非常认死理的人,没想到现在竟然跟周恒他们学的如此滑头,什么想不到,这是都想到了,而且是等着自己来说,不过听起来还是非常舒服。

  “此事你要多费心,想来这百亩的产量用作种子也有所结余是吧?”

  张辅龄点点头,“是,千亩所需的种子用不到产量的一半,刘仁礼建议将这些玉米和土豆,一半分发给参与种植的农户,另一半售卖给北山,如此一来市场上就有了价格,也好于之后做个比较。”

  老皇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这是说玉米和土豆都要进行定价,这个高低可决定后续的种植了。

  “难道也要跟桃花醉那样,来个炒作?”

  张辅龄摇摇头,这一点昨晚他们还真的争执了很久。

  “臣当时觉得应该将定价高一些,如此一来自然有很多人追捧种植,但是周院判说了一番话,让臣顿时恍悟。

  他说,这玉米和金土豆就是要便宜,让很多百姓都可以吃得起种得起,而且要便宜过麦子,如此一来才更利于推广,毕竟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在那里,今后如若再推出田赋可以用此来结算,更会让所有人愿意种植。”

  老皇帝顿住了,他没想到周恒竟然想的如此长远,确实如此,如若这东西比麦子价格更高,虽然开始蜂拥种植,但是后续的推广和管理也随之困难,并且田赋一推出,还能节约不少粮草的花费。

  “如此甚好,那就按照你们商议的办吧,朕不干涉,不过通州明年的种植要好生推广,做不到朕也无能为力!”

  张辅龄自然明白老皇帝的言外之意,这事儿干好了没啥奖励,干不好就是需要背锅,他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并没有如何惊讶。

  “微臣告退!”

  皇帝摆摆手,没再多说话,张辅龄转身离开。

  方纪忠给老皇帝面前换了一盏茶,他端起来吹了吹上面的浮沫。

  “让卢尚书亲自安排,打探消息的人不会少,这些人可以围观,不过一粒种子都不能丢,否则唯他是问。”

  方纪忠称是,刚要走见老皇帝似乎还有话说,赶紧停住步子。

  “陛下可是还想到什么?”

  老皇帝抬眸看向方纪忠,眼中带着审视。

  “厂卫的人可探明,福建是否传回来什么消息,你知道朕指的不是官道消息。”

  方纪忠赶紧施礼,凑近老皇帝一步,脸上犹豫。

  “据说接到圣旨后,有一匹快马从福建出来,虽然中转了几个驿站,还换了不同的行头,那人还是直接回了京城。”

  老皇帝眯起眼看向方纪忠,这样的消息他一点儿都不意外,毕竟这些人平日都是什么样子,早就心里有数,不过这次的事儿,他可不希望有人捣乱。

  “哦?回了京城,看来没有直接去哪家了?”

  方纪忠点点头,“是,那送信的直接去了京城的一个绸缎庄,这庄子明面上倒是查不出与朝中之人有什么关系,不过今儿一早闻家的老管家就收到一个妙月楼的食盒,里面带着一封信。”

  “信中写了什么?”

  方纪忠赶紧跪倒,这会儿他是真的有些尴尬,赶紧磕头认错。

  “请陛下责罚,那信中只是问候家人的语句,无论是横着单独读,还是纵向藏头都没有发现异样,这也是老奴不解的地方,废了这么大的周章,最后只是传递一份家书.......”

  老皇帝摆摆手,“起来吧,家书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自然是用了秘法,然后呢接着说。”

  “之后,老奴派去的人看到闻尚书看了信然后就烧了,随后吩咐老管家盯着北山,似乎要打听出来北山到底要做什么,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秘法,言语中谈及似乎已经有人混入北山。”

  老皇帝点点头,这才喝了一口茶,将茶盏放下,不屑地冷哼了一声,。

  “瞧瞧朕的臣子们,操心的事儿还真多,这是担心筠墨和周恒有什么心思,还是觉得朕老糊涂了,是非不分,或者是觉得朕最近太过好脾气?”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