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一章 药膳策论_超级动物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核心产业,确保整个桃源集团的‘根系’茁壮成长,只要核心产业存在,其他产业就算受到再大的打击,也不过是枝叶受损,不会伤及根本;

  各类周边产业目前展的很顺利,暂时不需要苏铭本人过多的分散精力和投资,可以把权力尽可能放给相关产业的负责人,如果某个相关产业有特别好的机会和计划,可以加大投入。

  当然,之前苏铭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没有意义,相反,意义重大。

  苏铭对每一家公司都用了很大心血,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相关人才,给所有的产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各公司都走上了正轨,这是现在能够进行层级划分的基础。

  如果所有的公司都是半吊子,问题一大堆,就急于划分出来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和周边产业不同对待,反而会适得其反,优质公司得不到足够资源支撑,难以更上一层楼,差的公司能分到的资源更少,只会更差。

  第二,是关于整个桃源集团打包上市的问题。

  这里面牵扯到两方面,‘打包’和‘上市’。

  朴哲彬在参观了各公司后,敏锐的现了一个情况: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头衔,‘桃源’。

  他意识到,苏铭是想把所有的公司,全部整合成一个大型的‘桃源’集团。

  苏铭的确是这么想的,原先的计划,就是将来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组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集团,然后打包整体上市。

  这么做的好处有两点,其一,综合性集团下属分公司多,体量就大。上市之后,每一份资产都会打着滚朝上翻;第二,综合性集团‘抗灾’能力强,任何一个产业出现危机,都不会导致全局崩盘,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几条腿走路更加稳当。

  苏铭的想法没错,可听朴哲彬分析之后,恍然现自己完全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所谓的‘没文化’,不是没念过书,而是不懂经济。

  和所有白手起家创业的人一样,苏铭之前的成功来源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但企业做大到一个阶段之后,这种草莽式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应对展需求了,需要更专业的知识进行武装。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苏铭的想法,其实很幼稚。

  先,集团资产越大,上市后市值越高,这点理论上来说是没错的,只不过有个前提:上市集团的业务,必须是同一个领域的。

  比如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包括楼盘开,房租租赁,cBd商圈,旅游文化圈建设等产业,这都是建立在房地产的基础上的,每多一项相关的产业,就为整个集团提供一份助力。

  相反,如果集团公司很多产业之间根本不是一个领域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么反而会相互牵制。

  如果将众多不同领域的公司整合成一个级大集团,就会成一锅大杂烩,面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