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章 邮编_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始皇面色严肃,言语认真道:

  “赵卿,汝非妄言乎?”

  一月一万贯,秦始皇心中仍是震惊不已。

  赵高闻言拱手道:

  “臣怎敢欺君?”

  对于邮寄书信的收益,他确实已是保守估计。

  大秦人口总共才两千多万。

  基数本就不多,识字率就更低了。

  而有能力邮寄书信者,则更少。

  邮寄书信也是要钱的,而底层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

  又怎么可能去花钱写信呢?

  更别提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一定会远离家乡。

  压根也用不到书信。

  因此,需要邮寄书信且有能力邮寄书信者,无非就几类人。

  商人、官员、权贵、士兵戍卒、服徭役等。

  商人自是不必说。

  有钱,而且常年各地奔走。

  几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态。

  这时候若可以写一封书信回家报平安。

  无论对于商人,还是对于商人之家属,都是不小的慰藉。

  官员也无需多说。

  举个例子,比如赵佗回到南方后想给赵高写信拉近关系。

  这肯定不能走官方通道。

  因为,官方的驿站邮局,不是传递行政文书,就是穿越军情急报。

  你写一封“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的信寄回咸阳,算是个怎么回事?

  若真想送信,怕是只能派专人送回了。

  权贵与官员同理。

  士兵戍卒常年镇守边疆,远离家乡,若有书信传语报平安,自可以缓解思乡之情。

  至于服徭役者,亦是如此。

  服徭役之人,有半年甚至一年不能回家,自然也有家书的需求。

  有需求,并且有能力。

  大秦服徭役是有工钱的。

  一日八钱。

  若是包食宿则六钱。

  之前也说了,秦半两的购买力可是很强。

  六钱已经不少了。

  毕竟,萧何给刘邦五钱,刘邦就已感恩戴德。

  在赵高看来,邮寄书信的市场需求很大,百姓意愿也极强。

  一月一万贯,不成问题。

  要知道,在古代“家书抵万金”,可不是只在“烽火连三月”之时。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足见家人之羁绊,家书之重要。

  只不过,那些代写、代读书信之人,恐怕要大赚一笔了。

  据说,大秦的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

  大多数人都不识字。

  所以大部分人真想邮寄家书,只能请人代笔。

  也是,古代靠代写书写谋生者,也不在少数。

  如此说来,有能力寄书信者,应该再加上一类人——

  诸子百家之人。

  诸子百家大都识字。

  赵高不觉感慨,孔子首开“私塾”先河,打破“官学”垄断。

  让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确实可称“万世师表”。

  他算是又发现了一个“独尊儒术”的小优点。

  除了儒家为两大“显学”之一,儒生者众,学儒者广。

  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推广儒家,有事半功倍之效。

  还有便是学儒,自然要学习那些儒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