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征毫不在意,继续朗声道:

  “然,陛下。”

  “非杀降之事不足提,实拒降之因令人心寒。”

  “纵兵击敌,掳掠为赏。”

  “乃肆凶残,恣行杀戮。”

  “故杀降人,饥杀兵士。”

  “远征不捷,贪残有素。”

  “陛下!这可是我大唐将士?”

  “这可是天可汗所应之事?!”

  殿内众人看着目光炯炯的魏征,顿时脸色瞬变。

  魏征看着面沉如水的李世民,锐利的视线一扫瑟抖的李治,言辞犀利道:

  “为奖赏士卒而抢掠人口,大军追击而并交财赂。”

  “这两者是纯为一种自私的行为,亦或另有原由!”

  群臣心中一片哗然。

  你母婢的魏征,你就差直说是皇帝暗指了!

  “臣以为,应该改革军制。”

  武臣们坐不住了。

  乡巴佬!伱要干什么!

  无视那些择人而噬的目光,魏征脸色肃穆道:

  “府兵原本就是兵农合一,财物兵器都是国家应许。”

  “然,将军居然要以掠夺为奖而鼓励士卒,以拥兵而交赂。”

  “陛下为天策上将,应比臣更明白此事为何?”

  李世民缓缓闭上双眼,手握成拳。

  魏征环顾一周,双目过处无一对视。

  大殿内只留余一铿锵有力之声回荡着。

  “这说明,兵募的素质下降了。”

  “为何下降?因为百姓厌战了!”

  “可见,就算国家仍以利诱人参军,但长久的征战必会导致国家的承诺实现会愈来愈慢。”

  “臻于极盛的疆域不是凭白得来的。”

  “百姓得不到利益,百姓不愿意打仗。”

  “可仗还是要打。”

  “如此,不以重利许之,还能如何去做呢?”

  “诸位……”

  魏征再次巡视一眼,一字一句道:

  “可有何教我!”

  ……

  大宋·英宗时期

  一身白衣,腰系红革。

  赵曙背负双手看着天幕道:

  “欧阳参政,将军三箭定天山的歌谣就这两句吗?”

  一旁穿着官服的欧阳修拱手行礼道:

  “陛下,这首歌谣并未见于薛仁贵碑,应是薛家后人所增。”

  “其出处应是出自李益的《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曾担任过抵御北方胡人的节镇幕僚,而他的《从军北征》中有“天山雪后海风寒”句,他到过天山,也听过薛仁贵的事迹。”

  “《出塞曲》闻世后,薛家人以诗句改之。”

  ……

  大明·永乐时期

  朱瞻基咧嘴笑道:

  “这唐军看来也不是什么王者之师啊?也不怎么讲仁义。”

  朱棣嗤笑一声。

  “仁义,仁义有什么用呢?”

  “唐高宗时期府兵打仗没有收益,土地也不够分了。”

  “不放纵府兵抢劫等于亏本帮国家打仗,这是那些大将对现实的妥协。”

  “除了抢掠财物,唐军还贩卖人口。”

  “西域和朝鲜半岛的婢女大量输入长安,那些大诗人都能去买几个。”

  “在吐蕃抓走了数万人当做奴隶,仅仅八个月后就死的只剩下几千人。”

  “吐蕃人的历史传说里,唐就是吃人的妖怪,他们还有抵御唐朝侵略的英雄人物志呢。”

  “唐还曾一战抓走数万突厥奴隶,直接全卖到西域去,打完了甚至进账不少钱。”

  “哼,仁义。”

  一旁的朱高炽看着目瞪口呆的朱瞻基开口道:

  “唐朝不是汉、晋、宋那样的中原儒家王朝。”“是继承胡人政权的军事贵族共治国。”

  “唐朝的军队不是从京师发兵,而是世代驻军。”

  “本意是发生叛乱也能就地镇压,后来变成派军队劫掠附属部落,逼他们造反然后平叛。”

  “这也是后面安史之乱的部分原因。”

  “这满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啊,不是那么容易治住的。”

  “所以仁政的道理就在这。”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光是保留自己的力量,也是为了防止拥兵自重的可能。”

  朱瞻基不由得双手抱头。

  我还是个孩子!你让我理解这么复杂的事情!

  ……

  换个角度看,大唐在那些国家眼里也是当时的世界警察啊。

  果然,历史很有趣。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