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无能为力还是借刀杀人?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不协,无辜枉死。】

  ……

  {房家的祸事至少看上去都是高阳公主引造出来的。}

  {最初,高阳公主为了替驸马房遗爱争夺房玄龄留下的封爵,诬告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非礼自己,企图以此获得房遗直已经继承的封爵。}

  {而房遗直也用反告的方式还击。}

  {没想到,长孙无忌从一个流氓案件入手,深入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谋反的集团。}

  {李元景、薛万彻、柴令武或多或少都有证据存在,从严整治也不算冤枉。}

  {但吴王李恪是被生硬陷害的,李道宗也因此案牵连而死,原因是李道宗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向来关系不好。}

  {所以这个案件具有铲除异己的政治本性不难证明。}

  {房遗爱谋反案,既是长孙无忌打击异己的手段,同时符合李治的利益,顺带捎的处理了当时宗室最能威胁李治的两个人李元景和李恪。}

  {最终的处理结果明显是长孙无忌赢大点,李治赢小点,双赢。}

  {吴王是纯被李世民坑了,立太子你就好好立,非测试一波长孙无忌对吴王怎么看。人家是李治舅舅,不看好李治难道看好吴王啊!好了,背了个要命的争位之锅!}

  {执失思力和李道宗可惜了,这两个人在贞观一朝不知道打了多少胜仗,结果就这么没了。}

  {唐朝娶公主简直是催命符,一不小心就卷进皇位争夺战被牵连。}

  {高阳公主跟辩机私通把李世民气半死是只字不提啊。}

  {高阳公主私通辩机这件事其实很大可能是后人杜撰的,记载此事的是《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旧唐书》及唐朝编成的史料中并未提及此事。}

  {并且,永徽年间辩机还在翻译经书呢。}

  ……

  大唐。

  望云亭。

  李世民坐在石墩上皱着眉头。

  其余几人也都一言不发。

  亭子内一片寂静。

  短短几年,事情错综复杂。

  李世民深深的吸口气。

  首先,立太子当然是朝廷的大事,但是这个太子的确立却是从稳固皇后地位的目的出发的。

  柳奭的谋划先得到了皇后同意,但是皇后却在稚奴那里碰了钉子。

  李世民瞥了一眼百无聊赖的小李治。

  如果皇后直接说服了皇帝同意立李忠为太子,朝廷的众多大臣们就没有必要再费口舌。

  “固请”,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先行前来说服的人都遭到了拒绝。

  所以才有大臣们陆续出场。

  正因为皇帝坚持拒绝,所以才有大臣们固请。

  这么多人来说服一个人,稚奴要面对这么多人的喋喋不休,还要维持朝廷的大局。

  最后只好妥协,听从安排了事。

  不管稚奴与大臣们怎么想,这件事都透露了一个问题。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永徽执政朋党,远比皇帝更有权威,更能为所欲为。

  而恪儿……

  李世民拧着眉头。

  他也不敢确定这里有没有李治的手笔。

  这种模糊两可的感觉最奇妙。

  你可以说他是无能为力,也可以说他是借刀杀人。

  李世民很想相信是前者,但是他了解自己。

  自己一定会给下一任皇帝留下真正保命、保证权力的东西。

  军权。

  军权在手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有拒绝一切的底气。

  但他为什么又同意大臣们立太子呢?

  灵光一闪!

  李世民猛的盯着有些瑟抖的小李治。

  钓鱼!

  ……

  【公元653年五月,李治颁布《五经正义》做为科举考试里经典解释的唯一标准。】

  【十月,睦州女子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以宗教神话号召起义,参加者数以万计。】

  【十一月,起事失败,陈硕真被俘斩首。】

  【公元654年三月,武则天进位昭仪。】

  ……

  这两章写的很难受,因为史料里没用的东西和假东西太多。

  本来寻思直接按照功绩分栏那么写算了。

  但写了半章就弃了,太干巴了。

  又按照年表写了半章,也弃了。

  太磨叽了。

  写完李世民我感觉自己的大脑枯竭了。

  一点灵感都没得啊!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