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唐承隋制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幕上书,你就把朕当傻子啊!

  高洋狠狠的灌了一大口茶汤。

  这不就是朕的重罪十条吗!

  ……

  【而在出台了新法典后,李渊继续延续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同时又实行了租庸调制。】

  【老样子,规定各种人的授田数,并订立户籍。】

  【受田的百姓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两石粮食,叫做租,这个租额仅为四十税一。】

  【每年交纳绢二匹、绵或布三两,叫做调。】

  【每丁每年要服役二十天,如不亲自去可以以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租庸调制中还明确指出,一旦遇有水旱虫霜等自然灾害,可以视情况免租、免调甚至是苛捐杂役全免。

  【并发行了开元通宝钱】

  【这套货币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当时混乱的局面,对经济的繁荣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一直沿用到唐朝结束。】

  ……

  大秦。

  嬴政盘算着。

  简单讲,均田是提供了百姓申领土地的权利,租庸调规定了领取土地后百姓应上缴的义务。

  嗯……

  等把六国迁出去后这个制度可以立刻执行!

  均田以分田地,这样百姓就可向国家完粮。

  耕种田地的自然是壮丁,能抽出余暇为国家服役。

  有丁有田,那自然有家。

  在家织丝织麻,调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过分吧?

  很好!

  寡人很满意!

  ……

  大汉·武帝时期

  每年纳粮二石?四十税一?

  刘彻难以置信。

  竟然比文帝时期还要低?

  而且……

  刘彻慢慢盘算着。

  庸役二十天,比大汉的三十天又减少了。

  是个轻徭薄赋的制度。

  均田制与租庸制相辅相成,条理分明。

  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

  而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对征收轻微的税额不会觉得过于负担。

  刘彻眼前一亮。

  “不过为民制产四字而已!”

  ……

  北魏·孝文帝时期

  拓跋宏奋笔疾书!

  虽然现在的租税是高了点,但完全可以等减了租税后再顺势推出啊!

  就当给子孙谋福利了!

  ……

  大隋。

  杨坚揉了揉额角。

  货币制度是他一直想要完善的。

  没想到让他先完善了。

  ……

  【为了保证自兵乱迭起,致使田亩荒废的情况得到改善。】

  【下《劝农诏》,要求州县官员“明加劝导,咸使戮力,无或失时”。】

  【随后,相继颁布《罢差科徭役诏》《申禁差科诏》将“蠲减徭赋”“不得差科”等予以确立。】

  【为避免臣民因沉湎酒醪欢娱而大行屠酤,导致耕牛数量减少,李渊发布了《禁屠酤诏》】

  【多管齐下,种种措施保障了农业的恢复与经济稳固。】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缓缓道:

  “作为大唐的开国之君,唐高祖李渊很多辉煌的政绩都被历史所掩盖了。”

  “提起光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