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章 李治限时返场。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加黄钺。但刘裕仅接受所赐黄钺,其余官职一并推辞。】

  【七月十日,卢循顿兵建康城下两个月之久,师老兵疲,粮食给养都发生困难,只好从蔡洲南撤,退守寻阳。】

  【十月十四日,徐道覆率水军三万西攻江陵,刘道规分兵大败其于破冢,徐道覆损失万余人,单船逃回湓口。】

  【十二月二日,因刘裕驻守雷池,卢循不敢攻雷池,随即与徐道覆又率众数万,连舰径直东下。】

  【刘裕进军大雷,先后与卢循等人战于大雷、左里,卢循军又损折了数万人。】

  【公元411年正月,刘裕于班师回到建康,被授为大将军、扬州牧,赐班剑二十人。】

  【二月五日,兖州刺史刘藩,率孟怀玉等诸将追击卢循到岭南,孟怀玉攻克始兴,斩徐道覆。】

  【三月,卢循率部到达广州,但广州州城番禺早已被晋军占领,循围攻番禺二十余日不下。】

  【四月二十四日,卢循又南袭合浦,转战至交州,兵败投水死自尽】

  ……

  大唐·高宗时期

  大明宫内,

  头戴一顶玉冠,穿着圆领白袍的李治饶有趣味的看着天幕。

  “媚娘,知道卢循为什么会败吗?”

  一旁正在将茶水二沸时所产出的沫饽杓出的武媚娘继续看着炭火,摇摇头道:

  “妾不知,许是宋武帝能征善战的缘故?”

  李治缓步走到一旁的凳椅坐下,看着正在煮茶的武媚娘笑道:

  “卢循之败,最主要的就是他败在没有一以贯之的决心和战略。”

  瞥了一眼旁边散开的奏章,李治语气依旧。

  “从一开始,卢循就不想出兵。”

  “是在徐道覆的建议下,顺从了徐道覆的意见。”

  “问题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当初想法。”

  “所以,卢循起事从一开始就是在两个人的意见上彼此纠缠。”

  “刚巧,又碰到宋武帝这么一个当世之雄。”

  “所以,就败了。”

  釜锅中波滚浪涌,武媚娘将盛在熟盂内的沫饽浇到水沸三次的釜中,用竹杓搅了搅。

  握住釜锅的长柄,将茶水斟到两盏描金茶盏里。

  随后,端着放置茶盏的漆盘,徐徐走到李治身旁的案桌前,柔声道:

  “卢循第一次顺从徐道覆建议是出兵建康。”

  “第二次则是听说宋武帝已经赶回,吓得想要撤退,却被认为要乘胜前进的徐道覆拦住,从而耽误了几天时间。”

  李治双手端起茶盏,慢慢抿了一口茶汤。

  武媚娘眼睛轻瞥,捧着茶盏不动声色道:

  “第三次,是徐道覆要求焚毁船舰,想全军登陆决战。但这一回,就无法说服卢循了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断了卢循退路。”

  “卢循的顺从从来都是有前提的,就是始终留有退路。”

  李治放下茶盏,轻声道:

  “或者说,他以为还有退路。”

  “这人,干的是九死一生的事,却总想有一个万全之策。”

  “首鼠两端,最后身死。”

  “决策者可以乾纲独断,也可以舍己从人。”

  “但,绝不能让一个人独断,变成两个人的决策。”

  “这样,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对吧,媚娘。”

  武媚娘轻饮一口茶汤,又缓缓放下。

  眉眼弯弯道:

  “是啊,陛下。”

  ……

  二更兽进化!!

  (正在进化中,请勿打扰。)

  昨天看到一段短视频,是郑国霖老师演的李治,基本符合我对李治的印象。

  又腹黑又别扭,有一股子喜怒无常逐摸不透的帝王气。

  然后好奇的找了找其他片段看看。

  emmm……这部剧就还是算了吧。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