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三十七章_重生于一九六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生于一九六五!

  分粮食这两天,村里头都弥漫着麦子的香味道,透着幸福的问道,孩子们脸上都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其实村里不仅分了粮食,还分了引火柴,麦秆,这个也是按照人头分的,四百多亩地,收获了不少的麦秆,都堆在场上。

  麦秆的用处不仅仅只是用作引火柴,还能做成草帽,沤制农家肥,除了这些之外,在农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做枕芯,六十年代,北方农村穷,也不像南方地区养桑蚕,可以用蚕沙做枕芯,也没有足够多的棉花制作枕芯,聪明的老百姓就把麦秆裁成小段,装进枕头,当枕芯用,这种枕头到了就是年代都还有人用。

  沈家分了一堆麦秆,沈安平回家之后,就弄回家,放在后院的柴火棚子里。要说这柴火根本就不值钱,偏偏村里就有那种爱占便宜的,今天到这家抓一把,明天到另外一家抓一把,平添了不少是非,沈安平和张珍珍都不愿意为这点小事和别家闹得不愉快,索性就弄回家里来,烧火也方便。

  六月农忙,郑月秀只顾得给大队干活,挣工分,家里的自留地中的麦子,还是沈安平带着延年给收回来的,四个人,八分地,打了不到二百斤麦子,张丰德分给他们五十斤粮食,加上大队分的粮食,沈家得了不到二百斤粮食。

  看着这些粮食,沈安平和张珍珍不由的感叹农民的辛苦,六十年代的农民和四十多年后相比,辛苦多了,几乎每天都要下地,有不同的活计总在等着人干,夏粮刚收获,秋粮就等着的播种,全村中麦子的地重新犁了一遍,地里留下的麦秆也被翻到地下,重新播种上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照旧,玉米种子和红薯种子都被张珍珍换过。

  收了麦子,张丰德就把张珍珍的地,给了她,让他们小两口自己种,这次他们随大流的在这两分地上种上了玉米,套种黄豆。郑月秀见这次女儿总算靠谱,就没有再唠叨什么。

  张家的六分地也种上了玉米大豆,还有绿豆,这年头人们对吃食总有着别样的执着,村里头的自留地除了沈家和陈家种了棉花之外,其余一律种的是粮食,收完冬小麦,就种玉米、大豆、红薯、高粱、土豆,玉米、红薯、土豆的产量高,是农村人的只要口粮,除了逢年过节,其余时间吃得都是玉米高粱红薯土豆。

  今年风调雨顺,之前种的棉花,现在已经涨势很好,再加上张珍珍和沈安平的先进的管理水平,比村里其他换过种子的还长得好,巧的是,张珍珍换过的种子,都种在她家附近,长势也不错,中间有陈家和其他几家的玉米地分开,不到地里细瞧,根本就看不出来差别。

  陈家日子不好过,精打细算,田埂上也也被充分的利用,种上了红薯和黄豆,沈安平不太放心,还专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