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卷42、再不立后(1)_领袖兰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归来,手中擎着一道奏本。

  “回皇上,前方有生员,跪于御道旁,投御状。”

  颙琰也随扈在畔,看见和珅如此,不由得眯了眯眼。

  天子就是天子,外出巡幸,御道周遭都有护军和侍卫早早清道,又用黄幔遮挡,如何还容得发生有什么生员跪于御道旁又哭又闹投御状之事?

  这事既然发生,自是有人清道不净,理应治罪。

  再者,和珅身为步军统领,上前将此事按下,再后徐询问才是,如何敢直接就接了那生员的奏本,直接送到御前来了?

  “是什么呀?”皇帝接过来一看,便是长眉倏然紧皱。

  所谓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乃是明清两代,通过了各省学政所主持的“院试”的童生。

  当了秀才,就是有了功名,算是可以进入士大夫阶层;有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所以这金从善便自以为有了议论国事,乃至这天子家事的资格去。

  金从善条陈之中,共有四件事:

  第一便是“立储”;第二则是“立后”。

  第三为“纳谏”,第四为“施德”。

  皇帝当晚回到行宫,大怒,亲下长长谕旨,逐条批驳。

  首议立储之事,皇帝先提到了康熙爷当年未尝不立太子,只是废太子允礽二立二废,实在不能上承社稷,康熙爷才改了规矩,再不明立储君;进而在雍正爷时,正式确立了秘密建储的制度。

  皇帝谈及自己,也逐一言明几次这些年几次立储之心。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只是皇次子永琏早早薨逝,便再是孝贤皇后之后所出的皇七子永琮也是早早就夭折了——这是立嫡之说,终不成立。

  “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可惜皇长子也早早就亡故了——立长也不行。

  “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皇帝也说,至此,前头的四个他曾经属意过的儿子,皆不长命。那便是这四人不合上天意旨,是上天不让他们活下来承袭大统去。

  皇帝正式晓谕天下:“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密书封识。并以此意,谕知军机大臣。”皇帝已经说明,事实上储君已定,而且军机大臣们皆已心下有数。

  “但遵皇考旧例,不明示以所定何人。盖不肯显露端倪,使群情有所窥伺,此正朕善于维持爱护之深心也。”皇帝之所以不将储君之名公示天下,一来是要尊重先帝雍正爷所创立的秘密建储的制度;二来也是不让大臣们有窥伺之心,再蹈当年废太子允礽的覆辙去。

  皇帝言明,这不是他不重视储君,而正好相反,这正是他“爱护之深心”。

  尽管暂时不能公布储君,但是皇帝特特言明他已经将储君身份告知上天:“然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即令诸皇子在坛侍仪观礼。朕曾以所定皇子之名,默祷上帝。”

  “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估。”若这个储君能得上天的满意,那就叫他再不复前面四个皇子早早亡故的命运去,叫他稳稳当当活下来,承继大统,不要再如前面四个皇子一样,被上天早早夺去了天寿去。

  “此朕告天之语。岂能饰词以欺人乎。”这是皇帝敬告给上天的,又岂是一个小小的秀才有资格知晓的去?

  “是朕虽未明诏立储,实与立储无异。”皇帝再次言明,已经立储,与任何正式立储的规矩没有任何不同,没有任何委屈之处。

  乐文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