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卷34、该当何罪(5)_领袖兰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大人啊……咱们今年都是什么年岁了?我七十一了,您更是九十一岁了,到了这个年岁咱们还求什么?还不是能想着稳稳当当从仕途全身而退,也好为自己这一生画下句点去?”

  “可是后宫之事,从来就不是咱们这些当臣子的能给擅断的;况且古往今来的例子都说明,咱们便是再秉公而断,那也是人家皇上的家务事……咱们分谁对谁错,可是关起大门来,那些都是皇上的自家人啊。”

  “皇上是叫咱们来查,咱们便只需给皇上一个解释,只说胎气是怎么没的便罢;至于谁有罪,谁无罪,那哪里是咱们这些当臣子、奴才的敢妄言的?”

  余文仪眯眼打量眼前的英廉。

  他不能不想到和珅,眼前这位协办大学士英廉的孙女婿。

  和珅当真是处处都有英廉的影子,便连这说话的模样,都如出一辙。

  英廉最大的本事,是从管理银钱而来;同样据说和珅被皇上赏识,也是从和珅管理内务府的布库开始……这祖孙二人都善于经营,故此都曾在内务府和户部任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除了会理财,祖孙二人相同之处,还是会如此的取巧、钻营吧!

  余文仪慨然一叹,“下官身为户部尚书,奉皇上旨意,管理天下刑讼之事。下官不在内务府任职,不知宫中故事;那不知就不知吧。皇上也明白下官的身份,自然也没需要下官懂这些规矩。”

  “下官总归是要不负皇上所托,必定要将自己亲眼所见全都禀明皇上。可是冯大人您身为协办大学士,既然兼管刑部之事,乃为下官的长官。那下官也不能不尊重冯大人您的意见。”

  “既然如此,下官倒要请求冯大人——不如冯大人和下官各自单独入奏,各自写明自己意见。求同存异,只待皇上圣裁便罢!”

  英廉一惊,不由得耸起眼来上下打量余文仪。

  “余大人,你可想好了?本官兼管刑部,余大人身为刑部汉尚书,咱们两人却分别上奏,这岂不是要公开叫皇上知道,咱们刑部中堂与尚书不合?”

  余文仪淡淡垂眸,“这又不是事关刑部的部务,是事关后宫之事罢了。后宫之事本不在咱们刑部的管辖范围之内,咱们便是在后宫之事上意见不合,又干系不到刑部去。”

  英廉眯起眼来,“余大人,你真要如此?”

  余文仪毅然转身,“下官心意已决!”

  不等英廉,余文仪便先行抬步而去。

  道不同者,不与谋。

  英廉追出来,立在长街里冷喝一声,“余大人便是不为自己着想,难道就不为令郎着想了么?”

  余文仪今年已是年过九十,可是他有一子余延良乃是出生于乾隆十三年,今年虚龄刚刚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要在仕途上奋进之时。

  余延良自贡生入仕,从初次授职就在山西。

  英廉缓缓走上前来,淡淡一笑,“山西情势,自古以来就复杂。令郎在山西任职,本官也并非没收到过参劾令郎的奏本。只不过老夫念在与余大人同在刑部供职的份儿上,许多奏本就给压住罢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皇上,请您雨露均沾》,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乐文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