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6章 理想中的帝都和雒阳水师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敢与董虎横眉竖眼的也就一些老人,余者都是些年轻官吏,不是董虎的兄弟,就是他的俘虏,就连刘胜、郭胜也不敢轻易在这个时候插嘴。

  除了宦官外,蔡邕对他的所作所为都很满意,很想说服浑小子改邪为正,可现在……

  蔡邕叹息一声,也不再提及此事,董虎又交代了几句贾诩,不是小朝廷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已经提前交代过了,若连百十万人的长安三辅都治理不好,他会毫不犹豫将所有人罢免了个干净。

  交代贾诩,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董虎极为重视贾诩,若无意外,阎忠之后,第二任内阁首辅就是贾诩。

  姚勇、杨义、董三董四的年岁太大了,他们只是凉州普普通通的将领,即便有一些治理并州经验,相比阎忠、蔡邕、贾诩也多有不如,况且长安政治也就那回事,只要军队不乱,他都能第一时间内控制局面,所以他还是更为注重军方事务,在朝廷重组后,姚勇、杨义授勋二品上将,分别坐镇兵部、五军都督府,董三、董四授勋三品大将,分别督领南北禁军。

  由老将坐镇军中,董虎出征在外,他们也足以镇住各方将领,即便董卓一系将领,在老将们面前也能是晚辈,他们毕竟是董卓年轻时的亲随家将,而徐荣、樊稠等人都是后来加入的年轻一辈。

  凉州人现实,在没有规矩约束时,谁的拳头硬听谁的,可若有了规矩约束,他们也并非不遵守规矩,正如董卓被按着几十年不也就那回事?若非何进太过激进,非要一心弄死十常侍,或许董卓永远都不可能走入雒阳。

  只要确立了规矩,军中就回到了“论资排辈”上,即便董卓一系也必须向四位老将低头,有他们坐镇后方,董虎就不用担心军队发生变故,军队安稳不乱,就算小朝廷有些不妥也不会弄出太大的乱子,他也能安心在外征战。

  与大明王朝定都幽州一样,董虎心下最理想的国都就是蓟县。

  匈奴人西迁后,草原就成了真空般存在,在董虎将鲜卑人赶回辽东辽西老家后,草原上就只剩下了乌丸人隐忧,除此外就只有辽东辽西境内的鲜卑人、高句丽、夫余人,而这些隐忧都紧贴着幽州。

  若要压制这些隐忧,就必须就近给予他们持续强大压力,而且还要就近经营漠南漠北草原,未来的帝国中心若设在长安,长安虽然安全,距离草原、辽东辽西就太远了,这些未来隐忧远离政治中心,会成为帝国边缘盲区,董虎活着时候可以有目的进行打压,他若不在了呢?草原会不会脱离帝国的控制,会不会成为帝国强大威胁?

  辽东半岛乐浪、真番、临屯、玄菟会不会脱离出去?鲜卑人会不会舔舐几十年伤口再次崛起?高句丽会不会崛起?

  别人可以不考虑,他却不能不重视。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