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8章 一万围歼十万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括董卓在内,很少有人真正看到过董部义从厮杀,他们只是从战报上得知了些董部义从战绩,战鼓震天,所有将领全都出营观战。

  五个千人步兵营六列军阵足以排列出两里横面,依照董虎的习惯,身为五千步卒统帅的孙牛居于右翼,直接掌控两千右翼,而中军两个营则由性格坚毅的董信担任,左翼一个千人营则由每每与孙牛争吵对怼的胡三统领。

  董虎所用战法是罗马帝国习惯打法,罗马帝国与大汉朝是一样的强大帝国,巅峰的罗马帝国时,疆域比大汉朝最强盛时还要辽阔,但罗马帝国的巅峰时的军团人数才仅有三四十万人,这远远落后于大汉朝的军队数量。

  在罗马帝国看来,中原王朝的两个州的疆域,只需要一到两个军团就足够了,也就是五千到一万兵卒。

  罗马帝国巅峰军卒数量仅三四十万人,打一场战役也只动用一到两个军团,以至于每每面对远超自己数量的蛮人围攻情形,但最后的胜利者却往往是罗马军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罗马军团的进攻特性。

  罗马军团的战术思想与中原王朝的战术思想不一样,罗马军团的主帅位置不是在军阵的中央,而是在右翼,这么做的原因是主帅可以随时转移阵地,转移到军阵后指挥中军或左翼军阵。

  主帅居于右翼,可以随时转移,若居于中军阵心,主帅就没办法移动,一旦移动就会破坏围在中间的阵型,就会让军阵动摇,很容易让敌军实施箭矢阵中间突破。

  罗马帝国的统帅在右翼,中军将领性格上必须是坚毅不拔,要像坚硬石头顶住敌人,左翼将领的头脑必须极为敏锐,不仅能察觉对方主帅的意图,同时还要与自己右翼主帅心灵相通,能够判断出敌我双方主帅进攻意图,随时配合己方主帅实施斜线战术。

  罗马军团最善于斜线战术,以及斜线战术衍生的砧锤战术,这与中原军团常用的锥形(锋矢)战术、雁形阵、钩形阵不同,锥形、雁形、钩形阵都是建立在中军强大的基础上。

  中原军团兵马数量较多,往往极为重视中军,是建立在中军不动摇的基础上,但罗马军团数量少,更倾向于进攻,毕竟人数较少,若是被动防御,早晚会被敌人用人数优势生生磨死,罗马军团更善于利用进攻来充当防御。

  凉州人少,董虎也更喜欢罗马军团的打法,教授手下时,也是以罗马军团的进攻打法为主。

  无论是什么打法,都脱离不了战场三原则,即二打一,二胜;输出面大的打输出小的,输出面大的胜;密集打稀疏的,密集的胜。

  但战场上复杂,具体该如何打,需要看具体情形,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

  战鼓震震,得到了弓弩的五千临洮儿郎率先居于阵前,他们需要先射上几轮箭矢后,然后

  请收藏:https://m.vv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